湖北楚地畅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发行人才培养的过去与未来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始终是出版机构关注的关键问题,人才强,出版业才兴。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人才需求,也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秘笈。

改革开放40年,各行各业都经受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其中,图书出版业是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开始的。1982年“一主三多一少”政策的推出,打破了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藩篱,拉开了出版发行改革的序幕。但是,由于图书既是物质商品,又是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它的归属与管理也具有特殊性。中央和政府既要按照商品经济的政策、方针和规律来管理出版业,同时又要严格遵守思想战线、意识形态领域的政策、方针和规律,所以形成了起步早,竞争缓慢的发展态势。这一特殊性也造成了图书出版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特殊性。

1982-1996年:图书总发行由代理变为自办,人才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我国的图书发行一直是由新华书店代理,各省、区、市出版社的图书由当地新华书店独家包销全国。出版社只负责生产,不搞经营;而新华书店只管经营,不掌握生产,这种生产与经营分离的发行体制与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相悖,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1985年,国家新闻出版局召开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针对困境,果断决策,对我国图书发行体制做了一次重大改革。新华书店将图书总发行权移交给出版社,出版社出让接口,图书发行体制由新华书店代理总发行转变为出版社自办总发行,在出版发行界,掀起巨大波澜,出版社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省级新华书店由独家代理总发行改为一地图书独家经销全国,在多渠道中成为多中盘之一。

当时全国大部分出版社一没有发行部,二没有发行人才,三没有图书储运条件与能力。因此,出版社纷纷招兵买马,创建发行部,针对发行人才奇缺的问题,采取了三个办法:一是从新华书店挖骨干;二是大量招人;三是本社编辑人员转行,由原来的编辑部主任或编辑转行做发行。

新华书店也遇到了新问题,订货权下放,省级新华书店与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书店之间的业务矛盾凸显;省级新华书店被引入图书批发市场,展开批发业务,加入下属城市点的市场竞争;同时,各大新华书店也亟需人才。

1996-2003年: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多元化人才成为竞争核心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成立并提出“三放一联”的改革方针。首先要放权承包,搞 活国营书店;其次要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然后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最后要推行横向联合,发展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然而这个方针只是提出了框架思想,没有具体实施办法。

在近10年的实践中,我国图书发行经历了“开放不统一,竞争而无序”的混乱局面,导致出版社失去稳固的发行渠道,背着样书全国跑。而且,省级店和市级店全部进入批发市场参与竞争,都在争做中盘;真正的中盘难以形成,多渠道反而成了无渠道。

199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动机关和团体,为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当时拟写了《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建议草案》,共有3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当时图书发行体制问题的症结,提出了“众多出版社一店经销全国”这种发行体制不适应我国图书市场“四多两难”的现实,即读者多、出版社多、图书品种多、发行网点多,征订困难、发运困难。

第二部分提出了6点建议方案:建议省级发货点改变收供关系,把收当地出版社的图书经销全国改为收全国出版社的图书经销本行政区域,搞集团化区域连锁经营;出版社自办发行是自办总发行,而不是除新华书店之外的业务推销,各出版社直接与各省级发货店结成区域代理的业务关系,形成多中盘、多渠道经营体制;各省级店把教材与一般图书分开,成立教材中心,教材不与一般图书市场竞争;新华书店总店撤销发行所,扩大储运公司业务,为中央200多家出版社提供代储代运、代收代发、代收代运等储运服务;建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区域图书发行公司,在本区域内自由竞争;出版社联合全国各地建立区域性发行代理机构,实行区域代理发行。

第三部分是对中间环节提出7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多种征订方式的能力,除书目征订外,能随时组织下属店进行多样的看样订货添货活动;二是有直接供货到所属销货店的能力,无须中转环节;三是能够对全社会的书店开展业务;四是实现多渠道总发行,不再是单一渠道;五是要施行区域连锁经营,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六是要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设备;七是要有良好的结算信誉。

199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在江苏召开省级新华书店经理改革研讨会,集中研究省级新华书店发行体制改革创新思路。会上,就集约化、集团化经营达成共识。1999年,江苏、广东、四川3省在省新华书店的基础上,组建了新华发行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发行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随后,各省新华书店相继成立了发行集团。

在这一阶段中,精英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武汉大学率先设立了图书发行系,培养了一批精英人才。多元化高素质人才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书店,都开始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人才流动性加大,竞争加剧。

2003年至今:企业化股份制改造,人才培养开始走高素质专业化道路

2003年8月,上海市新华发行集团开始筹备股份制改造,当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了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和江苏、浙江、辽宁、四川、福建、上海等7家发行集团为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

发行集团发展到今天,就新华书店系统的发行集团公司化股份制改造形成了5种业态:一是书店集团归属于本省出版集团,比如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山东等;二是书店集团兼并出版社,比如文轩、深圳;三是书店集团独立为发行集团,如北京等;四是以省店与省会城市店为基础,分别独立成立发行集团,如广东省与广州市发行集团;五是跨行联合成立发行集团,如与报业集团一起成立传媒集团公司。这样的业态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图书发行企业已经完全进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

我国图书发行规模突破700亿后,呈现民营书业和新华书店平分秋色、两分天下的态势,加上网上书店的影响,新华书店发行的主体地位受到巨大冲击。企业股份制经营对图书出版发行企业提出了现代化要求,那种以“背篓精神”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书业经营的现实,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精英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决定人的智慧与才能,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紧缺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在激烈竞争中感到乏力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引起书店和出版社的高度重视。

在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各出版社积极行动,提出要“做出版家、编辑家、发行家”“发扬工匠精神”的口号。未来,在高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不断介入以及出版业人才整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出版事业一定会有新发展。